新闻动态

神经网络增强的电化学/SERS双模式微流控平台用于糖尿病创面渗出液中白细胞介素-6的精准检测
发布时间:2025/4/8 11:23:16      点击次数:822

临床研究院/疑难疾病精准研究中心-神经网络增强的电化学/SERS双模式微流控平台用于糖尿病

创面渗出液中白细胞介素-6的精准检测

持续性炎症反应会破坏糖尿病创面正常的愈合进程。在这一病理过程中,白介素-6(IL-6)作为免疫调控核心介质,因其在细菌感染等炎症过程中展现出的高度特异性与敏感性,已成为评估创面炎症状态的重要生物标志物。因此,建立精准的IL-6即时检测方法对指导糖尿病创面的临床干预具有重要意义。

现有的ELISA技术作为临床IL-6检测的常规方法具有较高的可靠性,但其冗长的检测流程严重制约了临床即时检测的需求。相比之下,电化学(EC)生物传感器以其简便、快速、低成本的优势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,但在检测低浓度目标物时,EC技术易受复杂生物样本中干扰基质的影响。表面增强拉曼散射(SERS)技术在检测中具有极高的灵敏度,但单一SERS检测的准确性同样会受到不均匀基底的限制。因此,构建可同时进行EC和SERS双模式检测的小型化平台,充分发挥EC与SERS技术的互补优势,是实现IL-6超灵敏、高准确性即时检测的关键。此外,尽管双模式检测可以通过交叉验证进行相互校准,但EC和SERS数据的相对权重却很少被研究利用,导致在定量分析复杂生物样本中低浓度IL-6时存在评价标准偏差,从而影响准确性。

为了解决上述难题,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研究院/疑难疾病精准研究中心唐宁副研究员和创伤骨科顾松副主任医师、上海交通大学崔大祥教授合作,提出了一个联合EC/SERS双模式检测的微流控平台,可完成超灵敏、低成本、高准确性糖尿病创面渗出液中IL-6的检测。微流控芯片采用模块化设计,混合区锯齿状微结构能够有效产生流体扰动,进而提高Au@4-MBA/Ag核壳纳米拉曼探针与样本中IL-6的结合效率。在检测区,与Au@4-MBA/Ag核壳纳米探针结合的IL-6被电化学工作电极的抗体进一步捕获,形成增强的"三明治"免疫复合物,在此基础上实现ECSERS的双模式同时检测。在该双模式微流控检测平台中,EC和SERS的检测限分别达到0.085 pg/mL和0.047 pg/mL。为了进一步提高IL-6浓度定量的准确性,本研究创新性地引入了基于自注意力机制辅助的神经网络算法(NN-SA),通过动态优化双模式信号的权重分配,使定量结果的准确性得到显著提升。临床验证结果表明,该平台检测结果与传统ELISA方法高度一致,为糖尿病创面炎症状态的即时、精准评估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。

图片1-.png

图片2-.png

相关成果以“Neural Network−Enhanced Electrochemical/SERS Dual-Mode Microfluidic Platform for Accurate Detection of Interleukin‑6 in Diabetic Wound Exudates”为题发表在分析化学TOP期刊《Analytical Chemistry》(中科院1区)。临床研究院/疑难疾病精准研究中心唐宁副研究员为最后通讯作者,顾松副主任医师和崔大祥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,论文第一作者为陈铭睿。该项工作还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上海市扬帆项目和松江科技攻关项目的资助支持。

文章链接:https://pubs.acs.org/doi/abs/10.1021/acs.analchem.4c05537 


您感兴趣的新闻
上一条:2025年第1期(总34期)公济TRIP学术论坛
下一条: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学术交流研讨会成功举行

返回列表